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754
中新社海口11月2日电 (记者 王子谦)“以‘产能过剩’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仅阻碍全球经济复苏,也拖累全球新兴产业发展。”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2日在第90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如是说。
今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大肆渲染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当天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的第90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这一论调遭到中外专家的共同驳斥。
迟福林援引相关数据指出,2023年,德国汽车出口量在其汽车生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80%,美国达到70%,日本达到66%,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仅为12.5%。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近5倍,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5倍多。
“中国主动推进产业转型与市场开放,不仅不会带来‘产能过剩’,反而将推动各国技术合作与进步,带来更大的产业合作空间。”迟福林说。
论坛上,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也认为,从“中国产能过剩论”的字里行间,隐藏的信息显而易见——面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欧洲汽车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岌岌可危。
“西方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标志着针对中国新一波的负面虚假信息宣传。”翁诗杰说,所谓的“产能过剩”指控令人费解又震惊,这不符合现代经济学的一般理解,违反了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概念。
翁诗杰指出,几个世纪以来,各国一直在出口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从而通过国际贸易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生产和消费效率。在西方倡导的世界经济视角下,将中国绿色创新产品贴上“产能过剩”的标签加征关税,显然具有保护主义的性质。
“中国出口的产品由绿色创新驱动,不可能是绿色技术过剩,因为世界需要这种技术。”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托斯登·耶里尼克也对“中国产能过剩”不以为然。他说,由于绿色科技产品被许多国家视为未来的增长潜力和繁荣之源,所以容易出现一些贸易摩擦,“我认为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对话,达到利益的重新平衡”。(完) 【编辑:李骏】 新闻结尾
探索满18进入I3秒进入7Y7Y的秘密,开启你的青春冒险之旅!的相关文章
第二十二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开幕的相关文章
湖南永州护佑候鸟迁飞 改善“千年鸟道”生态质量
宣绩高铁开通运营 宣城至绩溪北最快39分钟可达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举行“火焰蓝”技能比武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林初明被“双开”
香港特区政府署理医务卫生局局长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访港代表团交流
外交部:中国总理时隔11年再次访问巴基斯坦 主要取得三方面积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