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754
中新网太原12月2日电 (吴琼)坚持源头减量、资源利用、绿色发展,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拓展产品种类,拓宽市场销路,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化利用水平……当前,山西省朔州市,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12月2日,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朔州市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固废利用情况。
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介绍,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近年来,朔州年均生产原煤2亿吨以上、发电620亿度以上,年均产生煤矸石3300多万吨、粉煤灰1000多万吨、脱硫石膏130多万吨,迫切需要发展综合利用产业,消纳工业固废。
作为工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朔州连续举办11届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建成煤矸石高值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新型功能炭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晋坤双碳产业研究院,为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朔州市建成3个特色固废园区,投产煤矸石综合利用企业86家、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73家、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企业11家,产品拓展到7大领域、200多个品种,形成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材、粉煤灰综合利用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四大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走出“煤电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新型材料”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年均消纳煤矸石2100多万吨、粉煤灰1000多万吨、脱硫石膏130多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不足40%提高到73%。
“下一步,朔州市将争取到‘十四五’末当年新增工业固废全部消纳。”吴秀玲说,为此,该市将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借助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平台,发挥山西工学院、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作用,以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晋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晋坤双碳产业研究院为依托,探索建立多模式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固废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应用。
此外,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实际出台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改造提升传统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上下游产业紧密衔接的产品链,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完) 【编辑:李岩】 新闻结尾
不容错过的蒂蒂有话说在线观看免费全集:让你重新思考生活与爱情的意义的相关文章
数据看变迁 | 75年来“小”蜡烛闯开海外“大”市场的相关文章
纽约华人青少年举行体育表演秀活动
南昌保利大剧院首演 上演大型交响音乐会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两部门部署建设新材料中试平台
国际最新研究在海底之下发现动物生命 为深海复杂生境提供新认知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
广州海关出台20项便利措施保障第136届广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