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754
近期,一篇报道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存在于互联网、鲜为中青年人所了解的“世界”。据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些直播间主播通过虚构剧情,喊老年粉丝“爸妈”,诱导老年人购买假冒伪劣商品。大量老人却对“一眼假”的剧情信以为真,在长时间沉迷的同时,花不菲的价钱买主播的商品。
如今的直播带货,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刚被央视曝光的东北雨姐靠“演”农村生活带货,赚得盆满钵满。而充斥各类直播间、靠“剧情”带货的“儿女”,更是刷新我们的三观。要不是媒体报道,很可能多数中青年人还真不知道,存在这样一帮“暗中孝敬”咱爸妈的人。
打击收割老年人的“直播间儿女”们,应对方法千万条,平台压实主体责任是第一条。不可否认,各类网络平台为社交、娱乐、消费、就业创造了广阔空间,但平台在带动广大内容生产者不断创新的同时,也要提防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尤其是对于打“擦边球”的剧情直播带货新赛道,平台有责任做好“守门人”。技术层面,在完善内容审查的同时,也要改进算法推荐机制、健全流量分配体系,扩大优质内容的触达范围。此外,更需要畅通维权机制,让被骗老人顺畅地退货、维权,追回损失。
再者,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势在必行。今年9月,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浙江省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指引》提到:不得通过扮演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假专家”以及虚构专业、履历、阅历、人物关系、情感人设等“假人设”,或者通过杜撰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制造虚假舆论热点等“假事件”,以骗取受众信任或消费公众善良心理等方式推销关联产品或服务。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规范性文件中纳入针对这类行为的条款。
“直播间儿女”的肆无忌惮,也折射出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虽然俗话说“上有老下有小”,但不少中年人的精力更多在自己的子女身上。一些老年人长期缺乏儿女陪伴,甚至独居,面临社交的缺乏和情感的空虚。直播间里主播的一声“爸妈”,一句“回家”,直击老年群体的“痛点”和软肋。而这种“情绪价值”,却从来都不是免费的。
“直播间儿女”现出原形,为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货真价实”的儿女们,真的要多关心咱爸咱妈了,多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特别是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情感生活,不能让别有用心的“冒牌儿女”钻了空子。(兰德华) 【编辑:刘湃】 新闻结尾
兄贵草泥马2:当搞笑与深意碰撞,网友们的狂欢盛宴!的相关文章
财政增量政策将如何发力?重点来了的相关文章
甘肃甘州:“两粒种子”从“芯”出发
广州莲花山近600种睡莲绽放 引游客登高赏秋
国家发展改革委:把扩内需增量政策重点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费上
“江西小炒”宣传口号、标识正式发布
古琴名家奏响南孔圣地 传世古琴亮相浙江衢州
绽放在铁道线上的“铿锵玫瑰”:用26载青春书写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