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754
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18日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由该委组织编制的《北京市耕地保护规划(2023年-2035年)(草案)》(下称规划)在其网站向社会公示,听取公众意见,公示期为30天。
万亩、千亩、百亩级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区即“大田”。规划提出,促进北京耕地集中连片保护,力争到2035年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基本位于“大田”内。
为全国超大城市耕地高质量保护利用提供北京方案
在落实国家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要求的基础上,规划进一步突出推动北京耕地集中连片布局与永续利用,搭建了数量、空间、质量、生态、利用“五位一体”、保用融合的规划管理框架,以期推动北京市坚持规划引领耕地保护落地实施。
数量上,规划强调坚守耕地保护目标不低于16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150万亩不动摇,按照国家部署落实落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空间上,持续推动耕地集中连片布局;质量上,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生态上,因地制宜提升耕地生态服务功能;利用上,坚持以用促保,发挥耕地多元功能价值。
力争到2035年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基本位于“大田”内
为更高质量实现北京耕地集中成片,规划立足166万亩耕地保护空间(含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与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与挖掘周边潜在的耕地后备资源,进一步规划了百亩级、千亩级、万亩级“大田”,作为未来推动耕地集中布局的规划引导区。
同时,探索建立促进耕地集中连片保护长效机制,通过在“大田”内按年度复耕,并与“大田”外零散分布的耕地保护空间逐步等量置换,确保耕地规模不低于耕地保有量任务、耕地布局更优化,力争到2035年实现166万亩耕地保护空间位于“大田”内的比例达到95%及以上,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基本位于“大田”内。
保障粮菜生产空间
为保障粮食与蔬菜生产空间,规划提出,强化北京166万亩耕地保护空间对种植计划的引导,建立健全北京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度。
规划根据不同区域战略定位、耕地资源,引导耕地发挥多元功能价值。规划提出,平原地区应重点保障粮菜生产空间,积极推动一二产融合,鼓励发展科技示范田,建设现代农业主阵地、耕地高质量保护利用主战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营造开阔疏朗、金绿交织田园风光。山区注重一三产融合,建设生态节水田、特色作物田,丰富生态空间。
规划提出,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规范有序引导“大田”内农地流转,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通过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实现耕地高质量保护利用。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
规划提出,构建北京市、区、乡镇三级耕地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体系。市级规划强化战略引领,构建新时代北京耕地保护新格局;区级层面应编制区级耕地保护规划,重点优化“大田”布局,夯实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底数,明确“大田”主导功能,打造精品产业;乡镇层面按需编制“大田”综合实施方案,像设计建设空间一样设计非建设空间。(完) 【编辑:曹子健】 新闻结尾
换爱疯X3P:让你的生活焕然一新,体验前所未有的智能科技!的相关文章
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多举措为经营主体申报手续减负的相关文章
文旅部:前三季度预计国内旅游人次42.9亿 旅游花费4.32万亿元
非洲记者走进镇北堡西部影城 感慨中国电影对世界影响深远
拒绝“容貌焦虑”,远离医美乱象悲剧
“两新”政策加速落地 真金白银惠企利民(干字当头,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国台办:“九二共识”是明路,没有必要另起炉灶
千岛湖国际网球公开赛开赛在即 中外网球好手齐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