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754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李静
2024.11.4总第116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记得年初才做过电影市场红火状态的封面,叫《电影过年》,还不到一年,电影院就冷淡下来了。和几位电影界业内人士聊天的时候,他们也感觉意外,虽然知道2023年电影市场火爆和人们观影意愿的爆发以及市场存货的倾泻有关,但谁都没想到市场变化如此之快。
原因当然很复杂,有电影内容生产的问题,也有观众兴趣转移的原因,更有新兴娱乐形式的兴起分散了注意力。但在所有影响电影市场的因素中最让大家担心的,是一部影片的命运和票房如何,越来越不取决于电影本身,而在于观众情绪。如果说这样的变化在去年还更多是对电影的一种加持,催生了不止一匹票房黑马,今年这把双刃剑则显示出了不可控的另一面:情绪价值带来话题度,话题度却可能引发恶评。
“没有话题和情绪的电影好像没法做了,因为市场上没有。现在只剩下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内能够满足观众情绪的电影。可是这多难啊,风险得有多大,因为你也不知道观众情绪哪天变成啥样了。”导演郁刚说。
网络上,人们越来越难以达成共识,哪怕只是局部的。这种情况存在于观众和观众之间,也在观众和艺术创作者之间。于是,观点不同的两个网友能互㨃几百条;徐峥因为“有钱人演穷人”,其电影《逆行人生》还未上映就遭遇了一大片恶评。就连最近一些综艺也显现出这样的特征。
北大教授陈宇也是一位编剧和导演,在他看来,如今的网络有个特点,叫“互相达不到”,参与讨论的人彼此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落在电影上,就使创作者陷入一种困境:一切复杂的事物、丰富的情感和百态人生,人们都不再关心。电影本该是一个望向世界的窗口,是我们破镜而出的可能,可以体验从未体验过的经历,看见没有见过的风景。可如今,这一切很多观众都拒绝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本来就是一场梦,让你暂时摆脱无聊枯燥的日常生活,去奇幻冒险,去拯救世界,去拥有一段不曾拥有的时光。是我们已经紧绷得太久,忘了怎么做梦了吗?或许,是时候松弛下来,花两三个小时进入一个精心打造的梦境里了。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40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王琴】 新闻结尾
阿卡利的成长之路:如何在《英雄联盟》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巅峰!的相关文章
樊振东网球首秀:对打费德勒前只学了2课时的相关文章
上海黄浦江有江水倒灌?上海市防汛办:系补水围堰 不影响防汛安全
人工智能造假行骗:能治吗?
中国贸促会:7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02 继续处于高位区间
内蒙古锡林郭勒:绚丽“极光秀”
文化中国行丨走进和美乡村 感受乡村振兴新风貌
马来西亚华裔艺术家与青少年在安徽探访宣纸制作技艺